四种三昧 → 四種三昧

四种三昧 → 四種三昧
﹝出摩訶止觀﹞ 欲登妙位, 非行不階。 行法眾多, 略言其四。 梵語三昧, 華言正定, 又云調直定。 眾生心行, 常不調、 不直、 不定, 入此三昧, 能調、 能直、 能定, 故名三昧。 〔一、 常坐三昧〕, 常坐三昧者, 亦名一行三昧。 文殊般若經以九十日為期, 獨居靜室, 跏趺正坐, 蠲除惡覺, 捨諸亂想, 不雜思惟, 繫緣法界, 一念法界。 (繫緣是止, 一念是觀, 法法融攝, 故曰法界。 )信一切法皆是佛法。 若坐疲極, 或疾病所困, 或睡蓋所覆, 或宿障發動, 不能遣卻, 當專稱一佛名號, 以求加護。 除經行飲食便利之外, 時刻相續, 無須臾廢; 此之三昧, 於一期中, 若能精勤不懈, 念念無間, 則能破除障業, 顯發實相之理矣。 〔二、 常行三昧〕, 常行三昧者, 亦名般舟三昧。 梵語般舟, 華言佛立。 佛立有三義: 一、 佛威力, 二、 三昧力, 三、 行者本功德力。 能於定中, 見十方佛在其前立, 故名佛立。 以九十日為期, 終竟三月, 身常旋行, 不得休息, 口常唱阿彌陀佛, 心常想阿彌陀佛, 或先想後唱, 或先唱後想, 想唱相繼, 無令休息。 此之三昧, 極能斷除宿障, 於諸功德最為第一。 (梵語阿彌陀, 華言無量壽。 ) 〔三、 半行半坐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者, 若依方等經, 七日為期, 唯誦袒持咒。 旋百二十匝, 一旋一咒。 不遲不疾, 旋竟卻坐, 思惟實相之理。 若依法華經, 三七日為期, 但誦本經。 故經云: 其人若行、 若立, 讀誦是經, 若坐、 思惟是經, 我乘六牙白象, 現其人前。 此等三昧, 俱是半行半坐也。 (梵語袒持, 華言秘要。 ) 〔四、 非行非坐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者, 前之三種, 俱用行坐; 今言非行非坐者, 雖非行坐, 實通行坐, 亦名隨自意三昧, 謂但於一切時中, 一切事上, 隨意用觀, 不拘限期, 心存止觀, 念起即覺是也。
* * *
一、 常坐三昧, 又名一行三昧, 即以九十日為一期, 獨居靜室, 結跏趺坐, 捨諸雜念, 專繫念法界, 若遇疲倦疾病睡蓋等障, 當專稱一佛名, 以求加被, 而念念不離此三昧。 二、 常行三昧, 又名般舟三昧, 亦以三月為期, 繞行念阿彌陀佛, 無休息時, 由佛威力, 三昧力, 及行者本功德力, 能於定中見佛。 三、 半行半坐三昧, 即以七日為期, 持咒旋繞, 思惟實相, 或依法華經, 於三七日間, 或行讀此經, 或坐讀此經皆可。 四、 非行非坐三昧, 亦名隨自意三昧, 其法於一切時中, 一切事上, 隨意作觀, 不拘期限, 但觀自心, 念起則加覺照, 而除滅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 2013.

Игры ⚽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

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

Direct link
Do a right-click on the link above
and select “Copy Link”